3月31日清晨,80后党员薛丁犁从自己的车里醒来。那是浦东封控的第四天,为了在驻守小区开展防疫志愿服务,他在车里接连度过了四个夜晚。
有限的空间里,身高1米80的他要把腿稍微蜷一蜷才能躺好,睡起来当然不如家里的大床舒服。“公司给驻守东郊花园的人员配备了一批睡袋,但我想把他们让给更需要的人。”薛丁犁这样解释。
4月1日早晨,记者又一次连线薛丁犁,得知东郊花园的驻守工作完成后,他已被调往居住地继续从事志愿者工作。防疫路上,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薛丁犁一直奔波在一线。
“一共没几个晚上,熬一熬就过去了”。
薛丁犁是东昌集团下属上海浦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秩序部主管,负责东郊花园二期的物业管理。3月27日晚,他刚从公司加完班回到家,就看到了浦东即将封控的消息。
“我不能在家陪你们了,我要去东郊花园小区做志愿者,那里需要人,情况我熟悉。”在和公司沟通后,薛丁犁将决定告诉了家人。
家里人都很通情达理。他便匆匆洗了个澡,带上替换衣物、被子、枕头、矿泉水和方便面,驱车赶往离家18公里的东郊花园。
“那你住在哪呢?”临出门前,家人不放心地问。
“我就睡在车上。一共没几个晚上,熬一熬就过去了。”
住在车里的第一个夜晚,他睡得并不好。“夜里十点半到了小区,然后一直在忙,快三点才回到车上眯了会儿。到了五点半,天蒙蒙亮了,我就起来工作。”薛丁犁对记者说。
做防疫志愿者,薛丁犁有经验。2020年疫情蔓延时,他参加了居住地的党员带头先锋模范活动,拿着喇叭上街喊通知,帮助居民分发东西。但睡在车上,他还是第一次。
3月28日清晨起床后,薛丁犁简单洗漱了一下,投入到凌晨未竟的工作中:搭建帐篷,铺设设备,摆放桌椅,用黄黑胶带拉好一米线……检测场所渐渐有了规模。等医护人员赶到,居民开始下楼做核酸,他转而负责维持秩序,勘察现场。
晚上六点,持续五个多小时的检测结束,医护人员收拾东西撤离,志愿者们还有新的任务:把现场桌椅都收起来,全部消毒,放回储藏处,到30日第二次检测时再拿出来用。全部忙完,夜色已深,十几个小时过去,穿着工作服的薛丁犁早已被汗水浸透,赶紧去会所淋浴间冲一把,再简单泡碗面填肚子。
3月29日和31日,这两天没有核酸任务,薛丁犁的工作节奏可以稍稍放缓一些。早晨,他7点多起床,到每个门岗查看备用物资、防疫物资的剩余情况,比如一次性口罩、手套、消毒液、酒精还有没有,然后安排调配、补充物资。“后面两天夜里睡得比头一晚好了,能睡上五六个小时,人都是慢慢习惯的。”这是他的心得。
东郊花园位于浦东金桥镇,一共有三期,都在紫竹路的东面,分成三个独立小区,中间隔着马路。从最南面的一期走到最北面的三期,要十多分钟。
项目经理梁俊青告诉记者:“封控期间,公司安排了30个人组成团队,驻守小区,从事日常物业服务。除了我和薛丁犁,还有保安、保洁、绿化、工程人员。”
他还介绍:“为了保障团队成员的生活,我们提前采购了12个睡袋、18箱方便面、10箱矿泉水,带进小区。这样即使封控时间延长,大家也能生活一段时间。”
而在这30个人当中,包括薛丁犁和梁俊青在内,共有8人报名成为了志愿者,负责三个小区核酸采样点的搭建、检测秩序维护、小区消杀、送外卖送快递等。
都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早在3月上旬,公司就做过日常工作和志愿服务的预案,并在中旬和下旬根据不断升级的防疫要求进行了完善。小区一旦封控,进驻小区的人员分别驻守哪些点位?每个人做些什么?夜里住在哪?伙食如何解决?预案上都有计划,并且进行过演练。
“真到进驻的时候,再做一些具体的调整。好在别人对我们也很支持,3月27日住进来以后,我们连夜联系了附近的城市超市,问他们买了一千多块钱的蔬菜,交给为团队供餐的厨房。核酸检测维持秩序时,也有热心居民一起来做志愿者。”梁俊青说。
和薛丁犁一样,梁俊青也是27日晚上就入驻东郊花园的,太太比他更早“逆行”。“她是金桥镇的居委社工,在另一个小区工作,比我早几天就住到那边去了,目前也还没回家。”
3月31日夜,又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薛丁犁收到通知,让他赶往居住地继续从事志愿服务。4月1日起,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实施后续“阶梯式管控方案”,目前,梁俊青和团队其他成员依旧驻守在东郊花园。
“希望病毒不再蔓延,希望上海赶快好起来!”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他们相信,疫情终究过去,春暖必会花开。感谢封控期间勇敢逆行的他们,在此道一声: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