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多个街镇正在实施“内外双修”的拔点清面行动。社区围墙内,居民共同订立公约,居委和志愿者细化服务内容,将社区中的人与人、人与物接触降到最低;社区围墙外,城管队伍全员全时段的巡查与数字化“技防”齐上阵,着力实现街面“清零”。
浦东新区博华路999弄,自3月14日以来已先后有86栋楼进行过封闭管理,约占小区总楼栋数的88%。与此同时,小区所在绿川一居居委会,也先后出现了3例阳性,这一度让老百姓忧心忡忡。
进入4月以后,小区党员自发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对原有的志愿者运行机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成立了特殊群体保障组、安保组、核酸组、信息组、宣传组、生活保障组、外场组、机动组及后台监督小组,将大家的分工进一步固定、明确、细化。
不久前,小区居民提出,持续不断的快递外卖可能增加了小区的风险,经过投票,大多数居民同意订立公约,进一步规范各类团购行为,减少小区内外不必要的接触。绿川一居临时党支部书记史少培告诉记者,小区居民抱有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将小区日增阳性数降下来,清到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想出办法来,既保障大家的生活物资要求、看病就医诉求,又尽可能降低接触。”
小区临时党支部先是募集了一批大米、奶粉、尿不湿等应急物资,点对点为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送去急需的物资。与此同时,居民集体减少物资团购,尤其是针对生活非必要物资。此外,居委还专门开设了应急电话通道,居民如果有特殊需求,可以点对点进行处置。有了这些保障,很多居民自愿减少了下楼和购物的频次。
“得益于大家的自觉,近半个月以来,我们小区的日新增阳性病例,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现在只偶尔出现极个别阳性。”史少培说。
在张江镇春港丽园,因直至4月底仍有阳性病例频频出现,小区居委会、业委会、志愿者团队发动居民制定公约,共同减少非必要的接触。同时,针对无法自助烧饭的租客及老年人,居委会甄选了合规餐饮店订餐,由小区志愿者统计订餐数量并分发盒饭(20元/份)。到目前,小区的团购、外卖管理日益有序,阳性病例数也显著下降。
高东镇盛世东苑小区的物资进出秩序和风险控制,建立在一支得力的、由30余名党员组建的“派送突击队”上。自小区封控管理以来,“突击队”以两小时为一班,从上午7点到晚上9点完成接收、消杀、分拣、派送等任务,及时地把物资分发到小区81个楼栋,有效遏制了因外来物品带来的可能风险,居民也普遍感到受益。
社区外围的沿街商铺,是保障社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疫情以来,浦东新区老港镇城管中队出动全体成员,对辖区内400余家沿街店铺以及所有道口进行全覆盖、全时段的巡逻守护。
商户消杀、核酸检测、沿街巡逻、抗原检测、岗点值守、商超保障……中队长黄启文介绍,通过人巡+车巡的方式对辖区内沿街商户实施划片分组网格化管理后,城市街面的风险变得可控。
老港镇有3条街类似“城中村”。楼下是商铺,楼上租户林立。为了避免这样的开放式街区人员无序流动,城管部门将这些街区进行分段管理,通过物理区隔缩小了人员的活动范围。
南码头路街道城管综合执法队则采取“场所码”+“数字哨兵”并行方案,快速构建起辖区的数字防疫网络。
在南码头路214号叮咚前置仓,核酸检查的相关提示贴在店门口显著位置。店主表示,进出的人员比较多,每个人都习惯自觉扫码。扫码后,小哥以及卸货司机的48小时内核酸证明一目了然,大家都放心。据介绍,城管通过对辖区沿街商户反复提醒,宣传告知疫情防控要求,并每日进行检查,目前辖区商户已全部张贴“场所码”,覆盖率100%。
南码头路400号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目前被临时征用为物资转运仓库,院子里人来人往,车进车出。入口处立起的两台“小黑”引人注目。只要进入前打开随申码“扫一扫”,再朝着屏幕“望一眼”,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个人的健康信息,包括是否绿码、是否接种过新冠疫苗、最近一次核酸检测的时间和报告,以及当前测出的体温。“数字哨兵”发现红码、黄码会自动语音提醒。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仍在不断进行模块更新,以便为市民未来出行购物提供更多方便与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