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出台了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元宇宙”新赛道、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个行动方案。近日,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三个行动方案相关情况。
2025年三个新赛道产业总规模争取破1.5万亿元
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三个产业新赛道将是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增长动能,将不断丰富、充实和拓展上海产业发展的内涵。
上海将把握能源清洁化、原料低碳化、材料功能化、过程高效化、终端电气化和资源循环化“六化”发展趋势,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特色园区升级、产业生态完善三大行动。目标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基本构成2个千亿、5个百亿、若干个十亿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重点培育10家绿色低碳龙头企业,100家核心企业和1000家特色企业。
元宇宙是未来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交互的重要平台,是数字经济新的表现形态,潜力巨大。上海将推动元宇宙更好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力争打造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推出50+示范场景、100+标杆性产品和服务,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
围绕打造家喻户晓的终端品牌,构建自成体系的终端生态,上海还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交互、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智能终端,目标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营收千亿级企业不少于2家,百亿级企业不少于5家,十亿级企业不少于20家;打造10款以上爆款智能网联汽车,在交通、养老、医疗等10大应用场景涌现100+智能终端产品。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为保障以上新赛道、新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将在组织统筹、资金支持、载体布局、人才引育、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如更新发布2022版产业地图,围绕新产业新赛道优化空间布局,推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按规定加大人才奖励力度,着力培育引进国内外复合型人才、创新团队等;发起设立百亿级元宇宙产业基金,支持创新企业上市;强化国际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标准”“上海品牌”,争取到2025年,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产业总规模突破1.5万亿元。
浦东着力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当前,浦东新区聚焦全市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端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正着力构建创新驱动、高端引领、数字赋能、绿色低碳、集群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发布会上,副区长吴强介绍,接下来,浦东将采取以下举措布局新赛道、优化新动能。
一是推动改革立法,破除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去年上海市已出台“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浦东将充分发挥引领区立法优势,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等方面加快研究制定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探索优化空间资源利用、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研发成果转化等制度创新的立法保障,进一步推进“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企业不缺人才、好成果不缺资源”。
二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产业集群竞争力。近两年来,在市经信委的指导下,浦东新区开创性地推进“四个一”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法,以“树一面旗明确产业定位、划一个集聚区保障产业发展、建一支专业团队服务项目落地、出一套扶持政策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浦东共有15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集聚龙头企业超过170家,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在线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此次发布的张江数链特色园区和金谷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旨在布局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兴领域。张江数链特色园区,以元宇宙为核心,“算、端、创、用”协同推进,重点布局下一代算力平台、未来智能交互终端、新兴数字创作工具、多元数字内容产品。到2025年,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带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再增加2000亿元,为上海建设国际数字之都提供重要支撑。
而金谷智能终端产业基地,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4个主导产业,培育虚拟现实交互终端和智能穿戴2个重点领域。到2025年,带动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培育3家百亿级企业,带动一批细分领域“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制订出台产业政策,做实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聚焦于产业新赛道的布局,浦东已构建形成全生命周期企业扶持培育的政策体系,有围绕小微企业成长培育、创新生态环境、高成长企业培育的小微双创政策,有围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形成全维度、全链条的政策扶持体系,助力企业在浦东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