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浦东新区将于明年启动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近日,2022年浦东新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单位会议审议通过了《浦东新区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到2024年,浦东将基本构建对标国际最好水平、把握时代要求、体现区域特色的青年发展体系,青年向往来、留得住、发展好的“梦想之城”初具雏形。
区委副书记、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主任单少军,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主任周建军、副主任刘卓芳出席会议。
体现引领区水平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区第五次党代会也将“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工程,紧扣青年人才发展需求出台政策举措,吸引更多青年才俊选择浦东、扎根浦东、成就梦想”写入大会报告。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团中央、团市委有关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工作部署要求,浦东新区启动上海市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试点工作。
单少军指出,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提高切实抓好党的青年工作的政治站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浦东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体现引领区水平,形成示范引领,点上要打造“精品”,面上要比学赶超。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政策梳理,进一步填补政策空白,丰富政策清单。切实树立问题导向,从青年的期盼与需求出发,坚持问需、问计、问效于青年,发挥青年深度参与的作用。要以完善的青少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升青年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目标,完善体制机制,突出协同联动,使浦东青年发展工作始终走在前列、实现引领。
周建军表示,要聚焦关键、借势发力,推动青年与浦东新区的双向奔赴。紧紧围绕突出问题,找准突破口;紧紧围绕“创新”和“人才”两个方面贡献出力。强化保障,形成协同落实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科学建立试点评价监测机制,厚植沃土放大试点效应、带动效应,探索有特色、高质量的建设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会议审议通过了《浦东新区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未来两年,浦东新区将紧紧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核心使命,以“城区更友好、青年更有为”为主线,以“开放创新的浦东青少年共治共享的梦想之城”为主题,全面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水平的青年发展型城区。
形成24项核心指标
根据上海市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评价标准,结合浦东新区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指标任务,《方案》对应形成了12个类别24项核心指标,围绕“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从规划、教育、就业、居住、生活、健康、安全等7个方面明确了优化青年发展型环境的25项任务;围绕“建功浦东高质量发展,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从引领城市文明风尚、投身创新创业热潮、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助推生活品质提升等5个方面提出了组织动员青年参与的20项任务。
会上,浦东提出了试点预期成果,并发布首批15项政策和28个“为青年办实事”项目,包括聚焦规划环境优化和生活环境提升,开展“精品城区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东岸滨江公共空间建设工程”;聚焦教育环境优化,推出“阳光下成长”和“校内课后服务工程”;聚焦就业和创业环境优化,制定《浦东新区关于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的实施办法》,打造“金才服务”系列品牌项目、就业启航计划等;聚焦科创氛围营造,浦东将打造“青少年科创活力生态圈”,建设一批“家门口”科创实验室,开设科普游学路线,提升浦东科创魅力值;聚焦居住环境优化,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3万套,探索推广“梦想小筑-青年驿站”短期居住服务等。
据悉,到2024年,浦东将基本构建对标国际最好水平、把握时代要求、体现区域特色的青年发展体系,青年向往来、留得住、发展好的“梦想之城”初具雏形。目前,陆家嘴、上钢、张江、三林等4个街镇将首批申报试点,率先打造一批青年友好型社区、街区和园区等场景,形成示范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