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建设”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建桥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建桥学院)举办,全国近20所公民办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专家学者和大中小学的思政教师相聚云端,就善用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这一主题各抒己见。
“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整体性,需要通过整合资源、构建课程体系的育人模型,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整合效应。”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从空间、云端和课堂的视角,介绍了学校基于“大思政课”新格局、塑造红色文化育人链的实践探索。“以场景感描绘大背景、以历史感构建大格局、以真实感勾勒大课堂。理论与生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有助于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教授基于社会生活的视角,分享了关于“大思政课”视域下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和举措。
上海电机学院将红色工业文化与大思政课建设相融合,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范冬姣教授坦言,学校的相关探索主要回答三个问题:大视野下如何凸显红色工业文化“大思政课”的政治性、大格局中如何提升红色工业文化“大思政课”的针对性,以及大阵地中如何增强红色工业文化“大思政课”协同性。
“江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将它们转化成优质的育人资源?”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义灵介绍,学校聚焦“传承红色基因、争做革命传人”这一主题,以多元形式用好红色资源,从而达成“坚定理想信念、铸就奋斗精神、激发学习动力”的育人目标。
上海建桥学院党委书记江彦桥表示,本次论坛召开之日,恰逢雷锋同志诞辰八十周年,该校将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并持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长效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教育与实践特色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他表示将持续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搭建好“大思政课”平台,形成大中小学思政协同良好育人氛围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推进临港新片区“大思政课”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