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选择喜欢的模具、配料,就能“打印”出一块巧克力,智能机器人化身“服务员”可以送餐,也能手冲咖啡……日前,一座基于3D打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生活体验馆在滴水湖畔开馆,该馆以智能生活与智能制造为主题,实现3D打印、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与导航等多种新兴技术融合,提供智能化未来生活服务。
零距离体验未来生活
体验馆内的3D打印互动项目包含食品、礼品、灯具等多个种类。比如体验食品打印,体验者点开微信界面,可以通过3D建模、照片浮雕等,利用奶黄、巧克力等食材,“打印”原创糕点。在打印完成后,体验馆里的智能送餐机器人Mingo,还能为你“送餐”。此外,机械臂+全自动咖啡机可完成全程无人冲饮工作,并制作创意拉花,真正实现“未来的无人化服务”生活场景。
除了“打印”食品外,体验馆运用海量模型库植入、文字打印、照片打印、3D建模打印等多种交互体验云切片处理技术,支持现场或线上定制专属的个性化礼品。通过现场体验和试用,体验者浏览设计数据库可实现订制“限量版”3D打印生活产品,如饰品、灯具、手机壳、首饰盒等。
馆内还通过建立交互式VR系统,直观显示3D打印技术及其主要组成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实践训练操作所产生的效应,让体验者可通过画面逼真的虚拟场景进行线上学习,现场实践。据悉,体验馆还将上线智能图书借阅柜。
丰富临港“智造”内涵
“目前上海和国内其他地区也有类似单一业务的体验馆,但是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却很少。”体验馆负责人位达说。体验馆实施单位为上海市增材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上海市增材制造领域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优势技术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专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
据了解,创新中心于2018年5月入驻临港,致力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宏观规划,搭建上海市增材制造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增材制造产业集群快速集聚,促成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及落地。
3D打印产业正从起步期迈入成长期。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可能产生高达2000亿-5000亿美元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一些珠宝品牌已开始应用3D技术进行文创首饰的设计与制作,但把集成技术运营到常规消费服务业尚处于空白。
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吴晨涛表示,此次体验馆的开馆能让体验者享受先进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生活方式,亲身体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未来生活的改变,将形成可互动、可盈利的新兴技术科普知识教育模式,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智能制造内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改变。“临港是上海的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产城融合可以更好地诠释智能制造未来生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