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个月,浦东共引进持牌类金融机构33家,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截至11月底,浦东持牌类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075家,其中银行类282家、保险类300家、证券类493家。
今年前11个月,浦东共有21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国内上市10家,募集资金93.68亿元人民币;境外上市6家,募集资金12.49亿美元;场外市场中,新三板挂牌2家,上海股交中心挂牌3家。今年以来,浦东企业已有8家在科创板上市,占全市的比重达三分之二。
2019年,浦东金融业无疑是硕果累累的一年,金融要素市场国际化水平持续优化、外资金融项目陆续落户、持牌金融机构持续拓展新业务,可以说,浦东已成为境外金融机构在中国内地落户展业的承载地,已成为持牌类金融机构拓展新业务的首选地。
金融要素市场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
已集聚了13家国家级要素市场和功能性金融基础设施的浦东,2019年继续推动面向国际的金融要素平台建设,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内的金融要素市场再次启动一批面向国际的平台,大幅提升了国际化水平。
今年6月1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机制(沪伦通)正式启动,这是继沪伦通、原油期货、黄金国际板等后,落地在浦东的又一国际化的金融要素平台;6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日本交易所集团开通中日ETF互通,4只中日ETF互通产品在上交所成功上市;6月27日,中债估值中心首次向全球发布中资美元债价格指标产品;8月12日,20号胶期货在浦东挂牌交易,作为境内特定品种,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
当一个个面向国际投资者的金融要素市场在浦东陆续启动时,国际金融要素市场版图上的“浦东地标”逐渐被世界知晓,并不断提升中国在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首家”落户
几天前,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浦东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达27.18亿元,这是我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公司。
“首家”落户(落地)浦东,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扩大开放中的常态。今年8月,我国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证券在浦东注册成立,注册资金8亿元;新一轮金融业扩大开放后的首批新设立的外资再保险机构——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已确定落户浦东;首家外资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落地位于浦东的上投摩根基金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自上海自贸区去年6月发布《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 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率先推动我国金融业扩大开放举措落地以来,浦东已落地20余个外资金融项目。
为更好地助力外资金融机构落地,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成立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服务团队,对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提供全程服务支持,提供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绿色通道、政策咨询与协调等服务。以摩根大通证券为例,该局推荐设立方案、遴选合作方、反复协调监管部门,最终促使摩根大通证券落户浦东。
引进持牌类金融机构逾30家
围绕年度精准招商目标,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今年狠抓包括银行理财和金融科技子公司、证券另类子公司等在内的持牌类金融机构子公司落地。
今年6月,上海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浦东,并在陆家嘴论坛期间正式开业。
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胡迪锋表示,年初,交银理财就开始选址,最终经过多个区域的全面衡量和对比后,还是选择落户浦东,“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仅用两天时间,交银理财就完成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浦东共引进持牌类金融机构33家,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截至11月底,浦东持牌类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075家,其中银行类282家、保险类300家、证券类493家。
推动20余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浦东还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载体,立足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努力打通科创资源和资本市场两大要素,助力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发展。依托上市联席会议制度,浦东对企业上市前的行政合规事项实施“一口受理”,主动设立了各类行政协调服务5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限。科创板推出后,这一办理时限又缩短至3个工作日。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浦东共有21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国内上市10家,募集资金93.68亿元人民币;境外上市6家,募集资金12.49亿美元;场外市场中,新三板挂牌2家,上海股交中心挂牌3家。其中,今年以来,浦东企业已有8家在科创板上市,占全市的比重达三分之二。
在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背景下,未来,浦东将推动更多金融要素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平台、金融机构子公司以及金融科技机构等落户,进一步推动中央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举措率先落地,助力浦东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